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管理 -> 正文

201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0-08-28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

        560301                   

适用年级:

        2017级              

专业负责人:

        石建军             

所属系部:

      机电工程学院                 

修订时间:

       2017年7月                 

 


编制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于三年全日制高职专业,由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研室与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公司等企业共同制订,并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学院批准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

主要编制人:  

机电工程学院:  

石建军  讲师

王伟平  副教授

杨国先  教授/高级工程师

燕春南  副教授

肖佐无  副教授

张文彬  讲师

罗麦丰  副教授

   讲师

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李锡晗 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

审定: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黎修良    副校长/教授

                       刘海渔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彭广威   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表

评审专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签名

1

刘海渔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教授/院长

 

2

彭广威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副教授/副院长

 

3

王伟平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4

杨国先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教授

 

5

石建军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讲师

 

6

李锡晗

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高工/技术总监

 

7

 

 

 

 

8

 

 

 

 

评审意见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湖南汽车产业,定位于机电设备、自动生产线的维护维修和保养,这类人才在企业中需求量大,人才培养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基本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所开设的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一致性较强。

从专业负责人的汇报情况看,该专业的办学历史长、根据市场需求作了及时的调整、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色鲜明。培养方案制定认真,文本格式规范。

 

 

 

 

 

评审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注:专业或系部组织评审,由评审专家签署意见后扫描电子档插入培养方案电子档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56030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毕业生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层次】大专

【基本学制】3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机电设备拆装技能、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机床设备基本操作技能、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能、维修和检测工具使用技能等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决策与规划、自我控制与管理、执行与评价等方法能力,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有责任心、诚信可靠等社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敬业精神,服务于机电设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所需要的机电设备维修类及技术支持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范围

(一)初次就业岗位

序号

岗位

建议获得职业资格及等级

1

机械装配工

钳工证(四级)

2

维修电工

维修电工证(四级)、电工作业上岗证

(二)发展岗位

序号

岗位

建议获得职业资格及等级

1

机械装配技术员

钳工证(二级)

2

维修电工技术员

维修电工证(二级)

3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修

钳工证(二级)、维修电工证(二级)

三、培养规格

(一)思想政治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3.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

(二)人文素质

1.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的品质。

2.了解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身心理调适的方法,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职业能力

1.基本职业能力

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决策与规划的能力;

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信息资源搜集与处理能力。诚实、守信;

独立学习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识图与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能力;

机电设备机械、液压、气压、电气系统拆装、调试能力;

机床设备基本操作能力;

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机电设备工程物理量基本测试方法;

2.岗位核心能力

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独立学习能力;

诚实、守信;

   识图与手工绘图;

机电设备工程物理量基本测试方法;

机电设备机械、液压、气压、电气系统拆装、调试、维修能力;

3.职业拓展能力

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诚实、守信;

独立学习能力;

 阅读一般性英文技术资料和简单口头交流能力;

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一线生产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能力;

专业生产技术及组织协调能力;

本专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开发和应用能力;

四、毕业要求

按照学院颁发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籍管理条例》中提出的“学生在学院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的精神,本专业要求达到如下条件即可毕业。

1)修满159学分(具体学分要求参见教学进程安排表);

2)获得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四级)证书;

3)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达到毕业当年学院规定的分数。

 


五、课程结构

 


六、教学进程

课程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考核

学期

总学时

年级/学期/课时数

承担

教研室

一年级

暑假一

二年级

暑假二

三年级

1

(17)

2

(16)

3

(17)

4

(16)

5

(17)

6

(16)

公共基

础课程

C1-1

思政课(一)

1

2

30

3*10W

 

 

 

 

 

 

 

思政教研室

C1-2

心理健康教育

1-2

1

20

慕课

 

 

 

 

 

 

思政教研室

C1-3

思政课(二)

2

3

40

 

4*10W

 

 

 

 

 

 

思政教研室

C1-4

公共英语

1-2

4

40

2*10W

2*10W

 

 

 

 

 

 

英语教研室

C1-5

体育

1-4

6

96

2*10W

2*10W

 

2*14W

2*14W

 

 

 

体艺教研室

C1-6

人文素养与应用

1

4

40

4*10W

 

 

 

 

 

 

 

语文教研室

C1-7

形势政策教育

2

1

20

 

慕课

 

 

 

 

 

 

 

C1-8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2

30

 

慕课

 

 

 

 

 

 

思政教研室

C1-9

创业指导

4

1

20

 

 

 

 

慕课

 

 

 

就业中心

小计

 

24

336

11

8

 

2

2

 

 

 

 

 

专业课程

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C2-1-1

机械制图

1-2

4

96

4*12W

4*12W

 

 

 

 

 

 

机电三教研室

C2-1-2

电工电子技术

1-2

4

96

4*12W

4*12W

 

 

 

 

 

 

机电三教研室

C2-1-3

钳工实训

1

2

48

16*3W

 

 

 

 

 

 

 

机电三教研室

C2-1-4

机械基础

2

2

48

 

4*12W

 

 

 

 

 

 

机电三教研室

C2-1-5

机械测量

3

32

48

 

 

 

16*2W

 

 

 

 

机电三教研室

C2-1-6

UG

2

2

32

 

16*2W

 

 

 

 

 

 

机电三教研室

C2-1-7

机械零部件制造工艺

2

2

32

 

16*2W

 

 

 

 

 

 

机电一教研室

C2-1-8

车工实训

3

3

64

 

 

 

16*4W

 

 

 

 

机电三教研室

岗位核心能力课程

C2-2-1

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

3

2

32

 

 

 

16*2W

 

 

 

 

机电一教研室

C2-2-2

机电控制系统连接与运行

3

3

80

 

 

 

16*5W

 

 

 

 

机电一教研室

C2-2-3

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

3-4

6

112

 

 

 

16*4W

16*3W

 

 

 

机电一教研室

C2-2-4

机械零件测绘

4

2

48

 

 

 

 

16*3W

 

 

 

机电一教研室

C2-2-5

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

4

4

80

 

 

 

 

16*5W

 

 

 

机电一教研室

C2-2-6

PLC控制与应用

4

4

80

 

 

 

 

16*5W

 

 

 

机电一教研室

小计

 

72

896

10

16

 

16

16

 

 

 

 

拓展

课程

公共

拓展课程

C3-1-1

入学教育与军训

1

2

56

2W

 

 

 

 

 

 

 

学工处

C3-1-2

*操行

1-5

10

0

 

 

 

 

 

 

 

 

学工处

C3-1-3

艺术修养

3-4

1

16

 

 

 

慕课

 

 

 

体艺教研室

C3-1-4

职业礼仪

3-4

1

16

 

 

 

慕课

 

 

 

体艺教研室

C3-1-5

汽车文化

3-4

1

16

 

 

 

慕课

 

 

 

汽运教研室

C3-1-6

全院性公共任选课1

3-4

4

48

    

 

 

4*12W

 

 

 

 

教务处

C3-1-7

全院性公共任选课2

3-4

2

32

 

 

 

 

4*8W

 

 

 

教务处

C3-1-8

综合素质选修项目

 

2

0

 

 

 

 

 

 

 

 

教务处

专业

拓展

课程

C3-2-1

人机界面组态与应用

5

2

32

 

 

 

 

 

 

16*2W

 

机电一教研室

C3-2-2

工业机器人

5

2

32

 

 

 

 

 

 

16*2W

 

机电一教研室

C3-2-3

机电综合技能实训

5

6

96

 

 

 

 

 

 

16*6W

 

机电一教研室

C3-2-4

先进制造技术

5

1

16

 

 

 

 

 

 

16*1W

 

机电一教研室

小计

 

34

360

 

 

 

 

 

 

16

 

 

社会实习与综合实践

C4-1

生产实习

2-3

4

320

 

 

8W

 

 

 

 

 

机电一教研室

C4-2

毕业设计指导

5

1

16

 

 

 

 

 

 

16*1W

 

 

C4-3

毕业设计

5

8

116

 

 

 

 

 

 

100+1W

 

机电一教研室

C4-4

毕业顶岗实习

6

20

560

 

 

 

 

 

 

4W

16W

机电一教研室

小计

 

29

1012

0

 

 

 

 

 

 

 

 

总计

 

159

2600

19

20

 

22

22

 

2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取消,相关内容融入到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中。

 

 

、课程标准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政课(C1-1C1-3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心理健康教育(C1-2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高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3.公共英语(C1-4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体育(C1-5

体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5.人文素养与应用(C1-6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6.实用高等数学(C1-7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形势政策教育(C1-8

本课程是使学生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8.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C1-9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专业课程

1机械制图C2-1-1

该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和机械识图的原则和方法,要求学生能绘制简单的机械工程图纸,能从图纸上获取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电工基础与电子技术(C2-1-2

该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元器件、基本测量方法,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钳工实训C2-1-3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钳工操作工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通过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技巧,正确使用工、夹、量具、刃具;养成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习惯,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钳工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钳工工艺理论、钳工加工特点及应用,钳工设备选用、安装、调整与维护,工、量具的分类、性能与选用,图纸的识读,加工件的检验与缺陷解析等。包括“手锤制作”、“螺母螺杆加工”、“组合件加工”、“样板制作”等专项钳工操作能力训练。

4机械基础C2-1-4

该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典型机械零件和典型机械机构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机械测量C2-1-5

该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典型机械测量方法和常用计量器具,以及公差在机械工程的意义和运用原则,学会根据国标确定简单公差,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意义及其运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AutoCAD机械制图C2-1-6

该课程是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机械工程图纸,主要讲授AutoCAD绘图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巩固机械制图的知识和技能。

7.机械零部件制造工艺(C2-1-7

该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加工方法为主线,介绍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及相应的工艺系统组成,以质量控制为出发点,介绍工艺规程设计理论;以典型零部件为对象对工艺方案进行综合应用,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制订工艺规程、保证加工质量;学会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设计专用工艺装备的方法,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8车工实训C2-1-8

该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金工实训课程之一,主要熟悉普通车床的机械机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车床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掌握车刀刃磨、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套类零件的车削加工、成形面及滚花的车削加工、螺纹件的车削加工、复杂零件的车削加工等实践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工、夹、量具、刃具;养成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习惯,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9实训C2-1-9

该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熟悉普通立式卧式铣及平面磨床机械机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普通铣床和磨床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掌握铣刀及工件的装夹、普通平面及端面铣削、台阶沟槽铣削、简单成形表面铣削等实践操作技能;掌握平面磨削加工操作,正确使用工、夹、量具、刃具;养成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习惯,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0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C2-2-1

该课程重点介绍普通车床、普通铣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等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等,使学生可以掌握普通机床设备的相关知识及其维护与保养技能。

11机电控制系统连接与运行C2-2-2

该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低压电器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接触-继电电路中的使用,三相异步电机的启动、制动、调速电路的原理、安装、调试和运行。学生能使用相关电工工具和万用表完成简单接触继电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C2-2-3

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装调试与运行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工业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更新改造,本课程是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进行培养训练的一门重要的技术课。在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 “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化实验、实训实践环节,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使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一般液压系统组装与调试步骤,熟悉常用设计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3机械零件测绘C2-2-4

该课程是运用前序课程的知识,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测量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各类尺寸,手工绘制零件的机械工程图,并且标注相关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4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C2-2-5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是针对机电设备维修人员所从事的机电设备的电气故障诊断、维修调试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要的常用电气基础理论、电气故障诊断、电气维修调试技能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此学习领域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机电设备的电气维修技术工人,让他们熟知低压电器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电气测量仪表进行电气测量,掌握低压电气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进行低压电气电路的故障诊断及其电路的修复。并具有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15PLC控制与应用C2-2-6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主要讲授PLC的工作原理、基本电气性能和基本性能参数,通过简单设计项目的练习,掌握PLC的基本指令和基本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课程

1.公共拓展课程

1)入学教育与军训(C3-1-1

《入学教育与军训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为大学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2)操行(C3-1-2

学生操行测评是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执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情况的考核,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遵循厚德、精技、笃学、致用”的校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应用型技能专门人才。

3)艺术修养(C3-1-3

该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素质拓展课程,是高等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的完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该课程淡化了知识性教育和技能教育,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能力的培养,培养和鼓励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职业礼仪(C3-1-4

本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掌握社会活动中的形象礼仪、接待与沟通礼仪、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要领、规范与要求,以此树立个人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他人对自身工作的信赖、支持与帮助全面提高其实际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人情世故的理解能力

5)汽车文化(C3-1-5

《汽车文化》课程是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

6)全院性公共选修课(C3-1-6C3-1-7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由学校统一列出,供全院学生自由选学的课程。其开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促进各种知识的相互融通与渗透,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发展兴趣和个性,挖掘潜能,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综合素质选修项目(C3-1-8

 综合素质选修项目是指学生参加专业教学计划设定的课程之外的课外学习与活动,包括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考取各类证书、参加各类社团等,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2.专业拓展课程

1)人机界面组态与应用(C3-2-1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该课程以西门子公司的人机界面产品为例,主要讲授其组态软件WinCC flexible的特点、基本组成和安装、界面操作和设计环境等内容,组态与模拟调试的方法,包括对变量、画面对象、报警与用户管理、数据记录、趋势视图、配方、报表、运行脚本的组态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自动化领域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工业机器人(C3-2-2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电器原理图的识读,根据需要编写程序和调试代码,工业机器人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以项目化实训为主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常规工业机器人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及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对工业机器人领域人才的需求。

3机电综合技能实训C3-2-3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主要通过机电综合技能的训练,巩固加深机电液的综合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社会实习与综合实践

1.生产实习(C4-1

学生以实际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既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又可学习实际生产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掌握生产技能,或培养管理能力,并且通过实习巩固、丰富与提高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生产实习中,可以具体生动地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爱护公共财物、组织性纪律性、职业道德等教育。

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生产的一般过程,相关企业的一般运作情况,感受企业文化,为专业学习做准备。

2.毕业设计(C4-2

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巩固、加深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教师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一般技术性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次技术员的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2)机械零件、机械结构的设计。

3)机械设备的设计。

4)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

5)机械工艺设计。

5)技术文件的编制。

3.毕业顶岗实习(C4-3

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学完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实践,它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目的:

1)丰富实际生产知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实践生产过程,从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深对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相关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认识,提高钳工、维修电工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毕业后能顺利上岗。

任务:

1)了解工厂的企业组织、生产管理及技术管理。

2)分析机电设备生产中出现的若干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了解普通机床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的知识与技能。

4)了解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的知识与技能。

5)了解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的知识与技能。

6)搜集有关毕业设计的资料。

、教学实施建议

(一)基本教学环节

1.教学设计

结合专业实际,参照本专业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面向岗位群的工作业务流程与工作职责及任务,设计好每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按各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好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按岗位能力要求收集、整理技能训练素材,设计好专业综合训练案例;充分借鉴与运用信息化平台,有计划的设计好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教学资源库。

2.教学实施

公共课程的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职业素养来展开,要为有关专业课程提供知识支持;专业课程教学要结合专业从业资格(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分类别组织课程模块,并按照认知、熟悉、领会、运用、迁徙的事物认知规律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岗位操作课程的教学中,要按照岗位工作流程(环节),有机采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与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性质,采用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实践训练、讨论、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学;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行为导向教学法;根据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空间等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

3.教学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一般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专业信息的检索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在专业技能操作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按照岗位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和工作业务流程实施模拟工作过程的学习,以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与与应用案例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教学评价

按照本标准制定的教学评价要求实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建议

(一)专业教学质量评价

逐步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社会参与评价,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专业教学质量机制。按照行业(行政部门)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从业资格(职业资格)考试,并将每届毕业生从业资格证(职业资格)的最终通过率作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专业课逐步采取教考分离的形式来客观地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总体要求,把宏观对口就业率、企业满意率、学生满意率、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及时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和发布。

(二)对教师的评价

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把师德师风、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要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教、职能部门抽查、基本技能比赛与抽考、核心专业课教考分离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和方式。

(三)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为辅。广泛吸收就业单位、合作企业、会计主管部门、家长等参与学生质量评价,建立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开放式综合评价制度

2.评价方法

采取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笔试与面试评价相结合,统一考题与随机抽题相结合,试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人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

3.评价内容

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依据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思想品德评价方案与细则,计入相应课程与操行课程成绩;依据专业所面向的行业规范与岗位要求,制定职业素养评价方案与细则,把职业道德素养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专业知识与技能:按照专业所面向的行业规范化要求,对照相应职业标准,依据专业课程标准,针对学校专业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细则。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证(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的各种比赛,从考证、比赛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行业与社会的评价。

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大纲、省教育厅颁布的公共课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积极探索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实习实训环境

(一)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按照完成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场地一次容纳40名学生,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进行配置。5门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实践条件配置与要求如下表所示。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功能

面积、设备、台套基本配置要求

备注

1

普通机床设备维护与保养实训室

普通机床设备维护与保养理实一体化教学

黑板,多媒体讲台,投影仪,普通机床4

 

2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

液压与气动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

液压实训台4套,气动实训台2套,多媒体讲台,投影仪。

 

3

电气线路接线实训室

机电控制系统连接与运行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电气线实训板45块,黑板,多媒体讲台,投影仪。

 

4

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

机床电故障诊断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

机床电气实训柜17台,多媒体讲台,投影仪。

 

5

PLC控制与应用实训室

PLC控制与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PLC实训电路板、电脑45套,多媒体讲台,投影仪。

 

(二)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以语言或图表描述哪些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校外实践教学条件按照完成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配置,每个场地一次容纳30名学生,满足校外实践教学要求。校外实践条件配置与要求如下表所示。

 

师资配置

(一)专业带头人

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带领专业建设团队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必须懂得生产管理与劳动组织,熟悉生产现场的工艺流程。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工程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现场故障处理能力。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师资配置与要求如下表所示。

师资配置与要求

序号

能力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数量

要求

数量

要求

1

1、具有机械设备操作与维修经验,能教授机械工程的相关课程。

2、具有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项目设计及应用能力。

3、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3

具有钳工考评员中、高级资格,或者具有机械工程师中高级资格。

具备企业现场工作经验2年以上。

1

有丰富的企业相关工作经验

2

1、具有扎实的液压与气动的专业知识;

2、具有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项目设计及应用能力。

3、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1

具有现场实际工作经验2年以上,有机械工程中高级职称,或专业教学2年以上

1

工厂从事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工程师以上经历

3

1、具有扎实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知识;

有良好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能力;有良好PLC编程能力;

2、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3、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4、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4

具有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或者维修实际工作经历或从事实践指导教学2年以上

1

工厂或公司从事电气自动化与技术服务工作,有项目实施经历

4

1、扎实的机械工程的专业知识;能从事金工实训教学工作;

2、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3、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4、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3

具有现场实际工作经验2年以上,有金工实训技能等级证书,或专业实践教学2年以上

1

工厂从事钳工、车工铣磨工3年以上工作经历。

十二、教学管理

(一)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专业带头人为本专业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共同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和系部应加大对专业教学的投入和管理,确保专业教学有序运行。专业负责人要加强本专业建设总体设计,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与改革具体组织实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教研教改等事宜。

(二)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

按照学院设定的相关组织机构,执行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材等各项管理制度。

(三)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遵循学院制订的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

(四)实施性教学计划制订与执行

在本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调研力度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训练项目,即对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标准进行二次开发。

(五)教学档案收集与整理

按照学院相关制度,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应对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规定,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能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

(六)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通过教研活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等途径,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