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设计
【课程代码】C4-2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
【学 时 数】160
【学 分 数】8
【开设时间】第5学期
【编 制 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何延钢 讲师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唐利平 教授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洪美琴 副教授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罗昊 副教授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陈坚 讲师
【审 批 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唐利平 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刘海渔 教授/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黎修良 教授/教学副校长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是以中等难度、典型数控零件工艺设计的综合训练为主,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巩固、加深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典型机械零件的数控铣加工或数控车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机械工夹具设计任务,并编制加工工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一般技术性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次技术员的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应以设计零件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为主,也可设计零件加工夹具并编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零件工艺分析:生产纲领、技术要求、产品工艺性及经济性等的分析。
(2)数控程序编制:三维建模、自动编程、程序后处理、加工仿真及结果分析。
二、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来源于三个方面:
(1)数控技术专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即:识图与制图能力、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工艺分析能力、零件编程能力、文档撰写能力等。
(2)毕业设计与技能抽查的要求:为提升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夯实学生的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制定及创新、典型零件加工能力,文档处理能力等。
1.方法能力目标
(1)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研究和实际训练使其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
(2)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应使学生学会依据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数据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图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工艺设计的程序、方法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和数据测试、处理与分析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工程计算、图纸绘制、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通过项目任务交流与互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沟通交流的能力;
(2)通过课后训练拓展学习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正确的技术经济观点和工程全局意识。
(4)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及其它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使用CAD维软件合理设计典型零件;
(2)能合理分析并制定零件加工工艺方案;
(3)能够手动编程或CAM软件完成零件程序编制;
(4)能够利用仿真软件校验零件加工程序完成零件仿真加工;
(5)能够利用机床完成合格零件加工;
(6)熟练使用word撰写毕业作品文档;
(7)有获取、加工各种信息及新知识的能力;
(8)能周密、合理地进行毕业设计安排的能力;
(9)提高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及机械零部件图纸识读与制图能力;
(10)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前接的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测量》、《UG机械三维设计》、《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数控铣编程与操作》、《多轴加工技术》、《机械工装夹具设计》等相关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识图能力与三维设计能力,机械零件及装配、公差配合、零件工艺分析与制定、零件编程与加工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毕业顶岗实习》等课程打下基础,能较为熟练地进行零件设计、零件加工等方面的学习和工作,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建议
(1)教师讲课和学生调研创作为主,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查阅资料,读书、考察分析案例,调研实际,完成自主性的作品,在考试上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把握和设计思维训练内容设计,综合权重给出最终成绩;
(2)开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并开设了网站和网络课程,加强互动和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课件要图像清晰,资料丰富,学术价质高,配合教材,形象生动。
(二)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围绕真实设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展开,采用“启发教学、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适当的增加资料查阅、问题讨论及设计风格体验练习,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的环境。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衔接与分工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分工,应强调学生社会实践与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设计能力。
(2)建议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师制定实习指导书。
(四)毕业设计进度(时间安排)
1.选题(0.5周)
毕业设计题目可做以下两种类型:
产品设计类
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检索和查阅中外文资料,总体方案设计,主要机构和部件的设计,重要零件的工艺设计,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工艺方案设计类
工艺设计类毕业设计指以企业生产零件产品加工为对象,进行相应的流程、工艺分析和规范进行设计的综合性毕业实践。
2.下达任务书(0.5周)
学生自主选题或指导老师为学生选题后,教研室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审批,通过后上报二级学院,经二级学院核准后,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3.调研收集资料,开题论证(1周)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题目要求,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根据个人的情况,结合具体的应用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查询相关技术资料和文献,熟悉所需的开发设计工具的使用。
4.设计过程(4周)
(1)选题,选题尽量以工艺设计类为主、结合生产或科研实际。选题所依据的项目(零件图)可以是轴类零件、箱体类、板类、异型零件等,可以结全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定难易程序。以课题申报表及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为主要考察对象,重点评价工艺、设计选题(项目任务)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工作量。原则上一选题1个学生。
(2)明确设计课题的任务,确定设计使用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3)综合概括及正确应用文献资料、公式数据和图表等来进行工艺方案分析,就可行性、经济性及适用性做出明确的论证。
(4)提出解决课题关键问题的正确计算、设计、试验及工艺设计法。
(5)完成课题规定的主要结构部件和重要零件的设计图纸,图面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标准。
(6)完成课题规定的工艺路线的制定、相关切削用量的确定及工艺文件的填写,完成课题零件的程序编制及相关工装夹具设计。
(7)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5.设计说明书撰写(2周)
(1)图量:绘制零件图纸1张。
(2)资料应用:查阅文献6至8篇以上。
(3)毕业设计说明书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设计说明书必须正规打印,正文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必须要有毕业设计任务所依据的零件图电子档附于正文之后,并且要求用合适的图纸打印出纸质档,作为原始文档保存。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必须出具三维图附于正文中置于合适的位置。正文中所采用的工艺文件尽量以学校样板为准。说明书叙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论点明确,文理通顺,书写整齐,计算正确,绘图清晰,标点符号正确,对工艺方案作出必要的可行性分析。说明书要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
6.答辩(1周)
毕业答辩应按专业分类成立5—9人的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要考虑社会性,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企业专家参加。组织答辩前一周应将毕业设计提交评阅人审阅,并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辩。
(1)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①指导教师审查毕业设计,写出评语。
②请评阅教师审阅毕业设计,写出评语。
③组建答辩委员会和若干答辩小组(包括答辩秘书),答辩小组成员要考虑社会性,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企业专家参加。
④学生在答辩前,应准备好方案、答辩提纲、投影胶片、电子课件等。
⑤答辩秘书应做好答辩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后勤准备工作。
⑥专业教研室主任在答辩前填写“毕业答辩安排表”。
(2)毕业答辩程序
① 答辩人报告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时间 5-10 分钟。
②评阅人提问,答辩人答辩,时间 3-5 分钟。
③答辩委员提问,答辩人答辩,时间 3-5 分钟。
④ 各答辩委员对每一位答辩人按答辩评分参考标准进行评分。
⑤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语、答辩评分,通过讨论,给出评语及成绩。
五、教师要求
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产品设计、零件工艺分析与制定等知识,同时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并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制图能力背景,同时,需要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组织能力。
1.两年以上的职业教育工作经验;
2.良好的教师素养,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研修能力;
3.车工、铣工高级以上(或考评员资格)或两年以上的企业数控加工经验;
4.深刻理解企业人才素质培养方法,了解快乐学习的教学技巧。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一)毕业设计考核内容
方案类作品毕业设计的评价,从选题、设计实施、作品质量三个方面进行。
1、选题
以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为主要考察对象,重点评价所选课题与高职目标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情况、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综合运用情况、与专业领域的对接情况、综合能力和职业岗位(群)中核心能力的培养情况及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度情况。
2、设计实施
以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为主要考察对象,重点评价完成设计任务所制订的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步骤的合理性和方法的科学性。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设计结论得出的可靠性、依据选择的合理性和依据应用的正确性。
3、作品质量
以学生毕业设计形成的最终作品(方案)为主要考察对象,重点评价作品的规范、要素和技术文件与行业或企业标准规范的符合度。作品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和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品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
(二)评价指标及权重
方案设计类毕业设计成果评价指标及权重
评价指标 |
指 标 内 涵 |
分值权重(%)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1.选题 |
1.1 专业性 |
毕业设计所选课题符合高职目标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专业对应领域中实际的问题,能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策略性能力) |
5 |
1.2 实践性 |
1、课题来源于专业对应领域中的真实项目,解决的是实际问题。
2、其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典型性,代表一般设计项目要求。 |
5 |
1.3 工作量 |
1、课题难易程度适中,工作量大小适当,完成任务的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2周;
2、每个学生有一个独立课题或有一个较大课题中的子项目。 |
5 |
2.设计实施 |
2.1 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
完成设计任务所制订的技术路线完整、规范、科学、可行,步骤合理,方法运用得当,既与对应领域中的设计规范一致,又有创新,能确保课题顺利完成。 |
15 |
2.2 设计过程的完整性 |
项目启动、任务规划、实地调研、文献和技术资料或技术规范查阅、信息分析提炼、技术参数确定、设计方案拟定、设计方案修订、设计方案成型、结论分析等基本过程完整,说明清楚。 |
10 |
2.3 设计依据的可靠性 |
现有结论、现有研究成果、技术标准等运用正确,有关参数计算准确,分析、推导正确且逻辑性强,参考资料的引用、参考方案的来源等标识规范准确,技术原理、理论依据选择合理。 |
10 |
3.作品质量 |
3.1 技术文件的规范性 |
1、设计作品(最终形成的方案),撰写规范、图表、计算公式和需提供的技术文件等,符合行业或企业标准的规范与要求;
2、方案要素完备,能清晰表达设计内容,完整回答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
15 |
3.2 技术方案的科学性 |
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能有效解决课题设计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达到设计任务要求。 |
25 |
3.3 技术设计的创新性 |
1、设计方案有特色、有创新点,有重大改进或独特见解,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2、充分应用了本专业领域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 |
10 |
(三)成绩评定
设计设计的成绩按95、85、75、65和45五级评定。参考标准如下:
(1)95
①工作努力,遵守纪律,表现好。
②能按时优异地完成任务,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③设计书完整、正确,概念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符合要求。
(2)85
①工作努力,遵守纪律,表现较好。
②能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设计书完整、正确符合要求。
(3)75
①工作态度及表现较好。
②勉强完成设计任务,基本达到要求,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③设计书较完整,基本符合要求。
(4)60
①工作态度及表现一般。
②勉强完成设计任务,基本达到要求,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③设计书较完整,基本符合要求。
(5)45
①工作不努力,表现较差。
②未能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设计中有原则性错误。
③设计书不完整或概念不清,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

毕业设计作品
题 目:
类 型:
学生姓名:
二级学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年 月 日
目 录(三号黑体字)
摘要 ………………………………………………………………… (Ι)
1、XXXXXXXXXXXXXXXXXXXX ………………………………………… 1
1.1 XXXXXXXXXXXXXXX ………………………………………
1.2 XXXXXXXXXXXXXXX ………………………………………
2、XXXXXXXXXXXXXXXXXXXX …………………………………………
2.1 XXXXXXXXXXXXXXX ………………………………………
2.2 XXXXXXXXXXXXXXX ………………………………………
3、……………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 要(三号黑体字)
XXXXXXXXX(四号宋体字)
关键词: XXXXXXX(四号宋体字)
(正文部分)
1 XXXXXXXXXXXXXXX(三号黑体字)
1.1 XXXXXXXXXXXXXXX(三号黑体字)
1.1.1 XXXXXXXXXXXXXX(三号黑体字)
XXXXXXXXXXXXXXX(小四号宋体字)
2 XXXXXXXXXXXXXXX(三号黑体字)
2.1 XXXXXXXXXXXXXXX(三号黑体字)
2.1.1 XXXXXXXXXXXXXX(三号黑体字)
XXXXXXXXXXXXXXX(小四号宋体字)
结 论(三号黑体字)
XXXXXXXXXXXXXXX(小四号宋体字)
参考文献(三号黑体字)
(小四号宋体字)
1、作者名:著作名[M],出版地点: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第 页—第 页。
2、作者名:文章名[J],学术期刊名, 年第 期,第 页—第 页。
3、作者名:文章名[N],报纸名, 年第 期,第 版。
……………………
致 谢(三号黑体字)
XXXXXXXXXXXXXXX(小四号宋体字)
……………………………